第一組:吳佳鍰、朱雲琦、林霈瑜、高子惠、梁喜麗、彭晨芯、張曉萍
泰國:本次選後泰國已正式進入後塔克辛時代,保守派與軍方勢力透過選舉機制,獲得合法性,將讓泰國的民主改革更為艱辛。
與中國的合作成為軍政府的主流思維,而中國也樂於向軍政府提供經濟上的支持。一方面,在短期的經濟成長上,中國能提供泰國穩定的觀光客,為泰國基層社會帶來經濟的收益;由於觀光業是泰國經濟發展的主力之一,更具有雨露均霑的特質,當一年有1/3的觀光客都來自於中國時,不難想見其對泰國的影響力。另一方面,恰逢中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動,曼谷在泛亞高鐵經濟圈中將扮演重要戰略地位,故而2016年軍政府推出「東部經濟走廊」的國家級計畫,希望串聯曼谷及東南部羅永府、春武里府及北柳府等地,與中國「一帶一路」建設對接。透過大量基礎的推動,相信新一波投資將帶動泰國所需的中長期成長,完成國家經濟成長6%的目標。
隨著泰國軍政府越來越偏向實行中國的政經模式,不僅在軍事上縮減了與美國軍演合作的規模,轉而購買中國製造的軍事武器;甚至模仿中國對網路的監控模式,通過了新的「網路安全法」,讓國家安全委員會能夠不需要法院同意就監控和訪問民眾的私人數據。對中國而言,應是樂見這樣的發展,證明具有「中國特色」的政經體制是可以對外輸出的,突破過去西方的國家發展理論範疇。但也讓外界擔憂,在中國的影子下,恐將讓泰國的民主與人權蒙上限縮的陰影。
澳大利亞:這次的大選由保守派的自由黨總理莫里森連任成功,自由黨主張強硬的移民管理政策,因此經過這次大選後,可看出澳大利亞在未來幾年的移民政策走向仍會維持保守態度,這對於現今講求多元化的全球社會來說,恐怕會造成封閉的社會影響。另外自由黨相較於競爭的工黨而言,對於中國保持一般客戶來往的立場,恐怕無法使中澳之間的關係加深。此外,莫里森也主打經濟牌,希望能穩定帶領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
印度:印度和中國在絲綢之路的時代早已有經濟往來,他們的經濟交易內容主要為生產原料,現在印度的年輕人希望大選以環保議題為首要考量因素,恐造成中國無法再從印度取得廉價的生產原料。連任的莫迪總理在過去提倡再生能源的應用,使印度可更廣泛使用再生能源,對於這次大選的結果也有一定的影響。
印尼在4月17日舉行大選,大選結果顯出佐科威成功連任,而普拉伯沃不承認這個大選結果,懷疑佐科威與中國的緊密關係。佐科威和普拉伯沃對中國經貿政策互相攻防(如:雅萬高鐵事件:原打算在2019年初完工,但目前只動工10%。這個成為反對黨普拉伯沃攻擊佐科威的議題)。在競選期間不斷出現中國的議題是反對黨要求執政當重新檢視與中國的關係。佐科威為了贏得選票因此刻意避免與華人親近,避免被認為親中。個成為反對黨普拉伯沃攻擊佐科威的議題)。中國因素在印尼大選並不是主要影響大選的因素,但在競選期間不斷出現中國的議題使反對黨要求執政當重新檢視與中國的關係或投資項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組-李夢瑜、鄧雅麗、陳玉容、楊林滿、王建豪、程振彪
澳洲:
澳洲這個南半球國家近年來出現破紀錄洪水、野火與乾旱,讓氣候議題成為這次選戰焦點。勞工黨選前承諾為可再生能源訂定雄心勃勃的目標,但自由黨曾表示,他們不會為了改善空氣品質,拿燃煤支撐的經濟當賭注。
現年51歲的莫里森也力挺傳統能源產業,2017年他帶著一塊煤炭進入國會殿堂,並猛酸在野黨議員說:「這是煤,別害怕,別驚慌,傷不了你的。」
另外,中國近年來在南海軍事部署、在南太平洋擴張勢力,並干預澳洲內部政治等作為,造成兩國關係陷入緊張,去年8月澳洲宣布禁止中國華為和中興供應5G網路設備,使關係更惡化,莫里森往後執政恐要面對這項問題。
澳洲是美國盟邦,而中國是澳洲最大貿易夥伴。對於美、中貿易衝突,莫里森近日曾表示,澳洲會跟朋友(指美國)站在一起,也會跟「顧客」(指中國)站在一起,不用選邊。
對於莫里森把中國比作「顧客」,競選對手修頓提出批評說,澳洲與中國的關係更為複雜,他不會把中國、日本或韓國當顧客,他們都是非常複雜、變動的社會,如果工黨勝選,澳洲政府「不會把中國只當作是個威脅」。
印度:
選出國會下院人民院545席議員,而在9億合格選民中,約有4千5百萬名“Z世代”剛滿18歲,成為這次大選的首投族(網路資料)
年輕選民是一個重要的因素,他們追求的是就業的機會,是否能實現就業機會的增加會影響大選結果。
是更多人還是關心最基礎的生計問題。印度大選的政治人物也幾乎沒有關注氣候變遷的議題,他們都有提出一些口號,卻極小實際的具體實施細節。環保對大選的影響並不大。
印尼:
1. 中國因素:
①印尼現任總統佐科威(Joko Widodo)曾經是位白手起家的商人,相當看重印尼與其他國家的經貿連結,因此基本上對中國的一帶一路抱持歡迎的態度。
②中國影響力一直是此次印尼大選的焦點話題之一。數個中國投資的基礎建設計劃在印尼引發爭議,而這也成為普拉伯沃在選戰期間主打的話題之一。反對派認為中國企業投資製造過高的利率與外債,而這些基礎建設計劃也未替當地居民製造足夠就業機會。另一方面,佐科威不斷透過基礎建設計劃吸引中國投資。
2. 宗教因素:
①有學者分析,今年印尼大選,宗教、種族仍然是勝選關鍵。佐科威在競選期間後的冷静期,利用出訪沙特阿拉伯的機會,到麦加朝圣,明顯就是要争取穆斯林選票。
②印尼做為世上穆斯林人口最多的一個國家,當澳洲政府宣佈承認西耶路撒冷(非耶路撒冷全城)為以色列首都時,佐科威不得不擱置與澳洲的經貿協商以盡力安撫國內的穆斯林,穩住自己連任的態勢。
3. 美國政府的亞太戰略
①為了與一帶一路相抗衡,美國與其盟邦也相對提出了印太戰略,既聯絡亞太區域內的盟邦,防止中國挾經濟資源進行霸權擴張,破壞既有國際規範與架構。
②印尼所屬納土納群島的經濟海域不但與所謂的九段線有所重疊,印尼政府更直接在該地設置軍事基地做為回應,顯示出印尼與中國之間還是存在一定程度的對立關係,且印尼都可望藉由與印度加強合作的方式,提高自身在印太戰略中的角色。
泰國:
一、選舉制度為軍政府量身打造:
自2014年軍隊發動政變並接管政府,暌違五年才又舉行了這次的選舉。但這場根據2017年的新憲法舉行的選舉,顯然對於軍政府相當有利。比如:
1.參議院席次不但從200席增加到250席,更改由全由軍方指派。
2.總理改由參議院250席+眾議院500席直接選出。在前述情況下,軍方等於事先掌握了1/3的得票。
3.新的選舉辦法中政黨比例代表的席次,在政黨得票百分比乘以眾議院總席次後,還需扣除各選區代表席次,因此不利於大黨,形成小黨林立的情況。而有利軍政府扶植親軍方及保守勢力的政黨,而更容易操控眾議院。
二、選舉的亂象
1.泰國法律規定政府官員不得作為總理候選人參選,但主管選舉的選舉委員會(EC)卻認定身兼「全國和平秩序委員會」主席的現任總理帕拉育不算政府官員,原因是其「不經合法任命或當選」(因為是受王室任命),以及「不受國家監督指揮」。擁有最高行政權力的人卻不受國家監督、不必對任何機關負責,等於是政府機關認定的獨裁者。
2.本次選舉中,EC首度採用網路計票報數,但官方網頁呈現的選票總額卻超過合格選民;有些選區候選人的選票暴增,超過選區選票總和;有些選區發生連續計票;有些選區誤植候選人相片或黨派名稱;少數投票所出現詭異選票,上面有已被解散的泰愛國黨成員;社群媒體傳出有幽靈選民像是已經去世的人,或是傳出有人監視軍人必須投票給帕拉育等等,不過都尚未被證實。
3. 3月24日舉行的大選,原訂當天晚間8時30分公布非正式結果,卻一拖再拖,先是延後至25日上午,之後又延遲到傍晚,選委會並未說明延後的原因。
4.早在去年軍政府就曾兩度更換EC委員名單,並解雇與帕拉育意見不合的委員,最終挑選出值得信賴的人。因此真正的問題根源乃是背後操縱的軍政府,只要畸形的政治結構不變,就不會有公正的選舉。
三、選舉結果分析
1.官方公布的投票率為近66%,遠低於8年前選舉的75%。投票率的下降可能是部分選民不願出來表態、或選民認為投票無法改變現狀等因素,若從結果論,低投票率顯然有利於親軍政府陣營的勝利。
2.塔克辛陣營的為泰黨,和親軍政府陣營的民主黨,這兩個老牌政黨的得票數都嚴重下滑,對比2011年來看都減少了將近一半。其原因一來是因為人民厭倦黃、紅衫軍之爭,二來則是新的兩個政黨:公民力量黨、未來前進黨吸收了大量的票源。
3.公民力量黨擁有軍政府作為後盾,並由於學習塔克辛的民粹主義政策,包括大量補貼農民、可提取現金的社會福利卡、增加公務員退休金與老人年金等,再加上選舉策略應用得宜、大舉招降納叛,使得保守派的勢力集結在公民力量黨之下。
4.未來前進黨由於其反軍政府獨裁立場定位明確、黨魁塔那通形象良好加上政見論述符合選民期待,首次參選便獲得580萬票,堪稱最大贏家。但在總理選舉部分要突破先天不良的「參議院魔咒」,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該黨將焦點放在選後修憲、制衡軍方勢力上,希望能結合新的民主盟友,共同扭轉畸形的憲法結構與政變傳統,這也是難度極高的目標。
5.公民力量黨與未來前進黨在政治光譜上的對立,其實不下於過去的塔克辛與反塔克辛路線。本次選後泰國已正式進入後塔克辛時代,保守派與軍方勢力透過選舉機制,獲得合法性,將讓泰國的民主改革更為艱辛;而政治兩極化的現象未曾或減,反倒是經由年輕世代的參政,埋下日後衝突的遠因。
四、中國因素
1.未來前進黨的黨魁塔那通有華人血統,母親的家族來自中國,部分親戚開枝散葉到台灣。
2.這次的選舉主軸都是泰國國內議題,外國因素不明顯,但塔那通提到了國際關係的平衡。他認為從2017年之後軍政府太明顯親中,這4~5年泰國跟中國買潛艇、給中資獎勵優惠。泰國的高鐵系統雖然只有一小段的3.5公里由中資取得,但不可能沒頭沒尾只有這3.5公里,前後延伸一定就要用中國的,中國好像在卡位。
3.目前泰國年輕的一輩,由於普遍教育程度提高,他們除了關心經濟議題之外,其實更多人在意「民主自由、公平正義與法治落實」等問題。像是各黨紛紛提出「舉債發放福利」,或是強調外資引入、振興國家建設,提升GDP成長等目標,對40歲以上的選民可能較具吸引力,但年輕人普遍不買單;反觀這次以黑馬之姿快速竄起的塔納通與「未來前進黨」,走出了「紅、黃衫軍對立」的格局、並且訴求「停止泰國不斷的政變」,成功地擄獲了大量年輕族群的選票。換言之,即便這次大選的結果其實算是「意料之中」;但展望未來,隨著年輕族群逐漸取得投票權和社會影響力,泰國政局的改變契機,也在持續醞釀當中。
4.從上述兩點看來,中國因素對保守派來說是不明顯的外國因素,但對塔那通與其支持者來說,卻是與反民主自由、公平正義、法治落實的軍政府畫上等號的。因此我認為中國因素對這次泰國的選舉有影響,但卻是負面的。
第三組 黃劭晴、李彥凱、盧靖珺、廖柔雅、陳立仙、梁梅昌
泰國大選
~2019年2月大選
~呢次係巴育2014年發動軍事政變上台以來,一直以需要修憲同安全等問題做理由拖延舉行大選,今次係佢首次明確交代大選日期。
~2018年3月25號,泰國一批學生領袖發起示威,從國立法政治大學遊行到皇家軍隊總部,有三百人左右響應出嚟,要求遵守承諾舉行大選。
~中國與泰國發展關係的重點將是開展經濟合作,包括泰國參與"一帶一路"項目。中國人表示不干預泰國的內部事務。他們強調,他們的任務是貿易往來和發展經濟聯繫。因此中國進一步加強了同泰國本來就因為泰國華人而非常牢固的聯繫。因此,對中國來說,非常重要的是,泰國能繼續維持安定,以免在大選後發生政治危機,引發政治情緒爆發。
~泰國軍政府越來越偏向實行中國的政經模式,與中國的合作成為軍政府的主流思維,而中國也樂於向軍政府提供經濟上的支持,在短期的經濟成長上,中國能提供泰國穩定的觀光客,為泰國基層社會帶來經濟的收益
印度大選
~2019年5月23公佈計票結果
~全球規模最大的選舉,全國設有100萬個投票所,每個投票所距離不到2公里
~原本採取線上投票,但因擔心票數遭受修改,因此採取紙本投票,1100萬名公務員參與選務,採用多種方式送票如騎大象、走路、飛機運輸等
~選舉前一天,印度選舉委員會延遲現任總理為主題的電影,因為擔心電影內容會影響投票結果 印尼大選候選人為了拉票,改信仰其他宗教,企圖讓同宗教者投他一票 ~某些反中因素影響選民投票的意向
印尼大選
~候選人為了拉票,改信仰其他宗教,企圖讓同宗教者投他一票
~某些反中因素影響選民投票的意向 ~普拉伯不承認投票結果,發現雅加達有5841個投票站有問題,並且指出22萬名非法選民參與投票,所以要求從新大選
~普拉伯不承認投票結果,發現雅加達有5841個投票站有問題,並且指出22萬名非法選民參與投票,所以要求從新大選
澳大利亞大選
~自由黨/國家黨聯盟“奇蹟式”的勝選,在選前民調一直落後,但開票結果是原任執政黨獲得多數議席勝出選舉。
~現任總理莫里是個保守派的人,他在2013年時出任移民部長在那時期他曾執行強硬的移民管理政策而聞名。他也是個鮮明的反對中國的人,近年來中澳關係越來越緊張,中國近年在南太平洋的擴張勢力、南海軍事部署、澳洲禁止華為部屬5G設備等。
~ 關於氣候變遷議題也是澳洲近年關注的話題,在野黨勞工黨選前為再生能源政策訂定高遠的目標,但自由黨表示,他們不會為了改善空氣品質,拿燃煤支撐的經濟當賭注。
第二組:林一瑠,張致寧,姜喜貞,海淑勤,劉國鳳
澳洲的大選
中國問題
獲勝的莫里森把中國比喻為「顧客」的關係
由於現在在澳華人的人口已達到5.4%
這場選舉是有史以來最拉攏中國人的一次
例如最近的中美貿易戰他說道
美國是朋友 中國是顧客 澳洲不必選邊站
環境問題
而關於先前備受看好的勞工黨 他們主要的政策是希望能夠減緩環境變遷
現任執政黨主張燃煤經濟和反對碳足跡的政策
而透過選舉結果也可以發現現在的澳洲選民在乎經濟進步勝過環境保護
這將使得澳洲夏天的熱浪問題更加嚴重
移民問題
執政黨黨莫里森的主張是希望縮減移民與難民收留的數量
而工黨候選人的主張則是希望能夠增加難民收留數量
因此從大選結果可以得知
澳洲人其實對於現今大城市許多外來人口的流入這樣的情形感到十分不滿意
這個結果也與美國上次的總統選舉
川普總統主張的把工廠設回美國
讓美國再次偉大的排外政策有點相像
印尼
佐科維多多的政策就是針對通貨膨脹的問題跟貧困問題,2014年他當印尼的總統以後印尼的經濟確實有成長。但他把人權問題的解決取消了、從中國接受很多通貨膨脹投資這些問題讓支持率降低了。
這次的大選是因為對方的普拉博沃有不正的懷疑,所以他又當選了。
泰國大選
1。環保
但對於泰國政府大力推動的東部經濟走廊(EasternEconomic Corridors)計畫中,吸引到的投資必須是「乾淨的」,不能吸引到只會帶來污染的產業,要考慮到環境保護、綠能等因素。
2。移民
泰國必須要製造產業附加價值;面對高齡化社會和勞力短缺,大家期待科技和外國人才帶來新的改變,但泰國法律過時、手續繁複,要修改法律,且泰國要有廉潔的政治體制,政府要避免利益衝突,讓國家回歸民主化。
3。中國
中國與泰國發展關係的重點將是開展經濟合作,包括泰國參與"一帶一路"項目。
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是選舉後泰國的穩定。他們強調,他們的任務是貿易往來和發展經濟聯繫。因此中國進一步加強了同泰國本來就因為泰國華人而非常牢固的聯繫。因此,對中國來說,非常重要的是,泰國能繼續維持安定,以免在大選後發生政治危機,引發政治情緒爆發。
從使泰國經濟增長的角度看,泰國政府對華關係,尤其是加強中泰經濟合作這方面,會得到重視,所以對華關係應當會愈發密切。
葉蓮娜·弗米切娃指出,中國與泰國發展關係的重點將是開展經濟合作,包括泰國參與"一帶一路"項目。
她說:"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是選舉後泰國的穩定。中國與泰國的關係日益鞏固,軍事政變後更加鞏固--而美國人則開始對曼谷政權表示不滿,而中國人則表示不干預泰國的內部事務。他們強調,他們的任務是貿易往來和發展經濟聯繫。因此中國進一步加強了同泰國本來就因為泰國華人而非常牢固的聯繫。因此,對中國來說,非常重要的是,泰國能繼續維持安定,以免在大選後發生政治危機,引發政治情緒爆發。我相信,中國將接受選舉的結果,它同巴育保持有良好關係,包括在軍事方面。最重要的是,保持穩定。"
據中國專家劉才湧預測,"巴育擔任民選政府總理之後,經濟會成為他施政的重點。從使泰國經濟增長的角度看,泰國政府對華關係,尤其是加強中泰經濟合作這方面,會得到重視,所以對華關係應當會愈發密切。我也期待,中泰鐵路施工進程能在巴育執政初期加速。"
印度大選
中國問題
中國和印度競爭的地方有很多。除了洞朗的爭議,中國與印度的地區對手巴基斯坦的關係日漸親密,巴基斯坦在2015年更把西南部瓜達爾租借給中國,建立港口,引起印度不安。
環境問題
在印度的最大反對黨印度國大黨除了在經濟增長率低、廢鈔、失業、物價等問題攻擊莫迪政府外,最主要的文章還是放在農民問題上。就選舉而言,莫迪政府向農民提供優惠的確可以吸引到很多選票,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為農民帶來利益,但是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印度農民的處境。這不是因為印度政府不重視農村農業和農民問題,而是這個國家的產業結構和財政收入狀況導致政府很難拿出足夠的資金幫助農民。
第四組 陳柏儒 趙致揚 凃玄真 張安婷 黃美欣 中原康希
印度大選
印度大選是目前地表規模最大的總統大選,符合資格的選民高達九億,如何進行選舉無疑是很大的挑戰。
2014年上任的印度總理莫迪,各方皆普遍認為他能在未來10到15年間擔任總理大位,原因是當時的「莫迪旋風」震撼了整個印度政壇。
然而在今年的大選之前,莫迪的聲勢卻持續下降,莫迪執政的 4 年多以來,宗教衝突與私刑暴力大幅增加,導致社會中眾人的不滿,其中又以穆斯林以及賤民受到的迫害與攻擊最大。憤怒、失望與不滿的投票不只是穆斯林和賤民,還包括農民。去年印度就有好幾場規模數萬人的農民示威,來自印度各個省邦的農民湧入首都,抗議生活過不下去。印度最大的反對黨國大黨日前就宣布將在首都發起萬人農民抗議,勢必會讓莫迪更加顏面無光。過去被莫迪擊敗的反對黨重新回歸,並透過結盟的策略達到和莫迪相當的位置, 莫迪連任的不確定性,也能從國際外交上看出來。據了解,印度力邀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大選前訪印,舉行中印領導人第二次的非正式會面,但目前仍是猜測,習近平或許想在美國壓力之下確保與印度的關係,然而決定在一個不一定會選上的領導人身上,卻也得評估風險。
中國與印度關係
中國和印度一直以來既是敵人卻也是合作夥伴。在邊境問題上中國和印度的對峙時有所聞,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就是2017年中印軍隊洞朗對峙事件。中國和印度競爭的地方有很多。除了洞朗的爭議,中國與印度的地區對手巴基斯坦的關係日漸親密,引起印度不安。其中一個爭議點在位於印度東北部、與中國主權爭議的阿魯納恰爾邦(中國稱藏南地區)。
以莫迪為守的人民黨被視為國內的保守派。莫迪在2014年當選後,有評論擔心他是否對中國採取更強硬的態度。而反對派則認為莫迪在處理中印邊境問題上過於軟弱,因為莫迪選擇和中國展開對話緩和關係。分析指出,莫迪過去處理與中國的關係時,都把經濟與政治分開處理,而不論哪個政黨勝出大選,這個政策都會維持。
澳洲大選
5/18澳洲總理大選落幕,選舉的結果中,自由黨與國家黨執政聯盟的Scott Morrison在此次大選中顛覆了各家媒體的民調,完成了令人意想不到的逆轉勝、連任成功。這次大選自由黨的勝出可以由多個面向進行分析,首先以移民的角度切入,勞工黨的Bill Shorten提出的政策是放寬移民政策,相反的,Scott Morrison對於移民政策是持有相當保守的態度,早在上一次任期時他便提出嚴格的移民管理政策。在和中國的關係中,工黨一向較擅長於對待亞洲的政策,自由黨則是對歐美國家的政策較於重視,但Scott Morrison對中國一向的態度都維持相當理性,雖然中國不斷將觸角伸入南太平洋導致現今的中澳關係並不非常密切,但有礙於中國為澳洲的最大貿易夥伴,在中美貿易戰中,可看出他扔維持較中立的立場,並不特別偏向哪一方,但僅將中國視為一般客戶是否會影響爾後澳洲的發展扔然是一個未知數。其次,如何在經濟和環境兩者之間取得一個平衡點一直是澳洲必須面對的棘手問題,其原因很簡單,澳洲同時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和天然氣出口國,由於相當依賴燃煤發電廠,再加上澳洲地廣人稀,溫室氣體的人均排放量是全國最多的國家之一,在選前,人們多認為這將成為工黨選戰的武器,然而結果卻不然。在這次的選舉中,選民們似乎重視經濟的發展更勝於對環境保護的重視,從Scott Morrison成功將爭議性高的阿達尼(Adani)礦場開發議題,從不利對抗氣候變遷轉化為增加就業機會,進而奪下昆士蘭州的選民便可略知一二,即使澳洲面臨一系列環境災害(包含熱浪、乾旱、洪水等等),人民扔支持自由黨反對碳足跡的政策,也同意他們不為了改善空氣品質,拿燃煤支撐的經濟當賭注,和勞工黨過於極端的環境政策相比,自由黨提出的政策相對比較接近人民樂見的結果。綜合個面向的原因,才造就了自由黨此次的連任成功。
印尼大選
印尼大選與中國的關係
中國對印尼的經濟影響,牽扯著印尼穆斯林的敏感神經與「反華」情緒,反對派候選人普拉伯沃承諾嚴審中國投資項目,《CNBC》引述政治風險分析專家說法:「普拉伯沃若當選,印尼與中國的關係,將比佐科威連任還要糟糕。」
因印尼人口2億4000萬,是全球第三大民主國家(僅次於印度、美國),更是全球最大的穆斯林國家,近1億9000萬選民將首度同時選出總統、副總統與國會議員,長期受到歧視影響的華人只占1%左右。中國對印尼當地的投資與政治干預,受到印尼穆斯林的反感,競選期間不斷激起「反華情緒」,選民嚴格審視哪個政黨更為「親中」。
佐科威過去5年任內相當歡迎中國資金流入,在印尼境內各處興造大型基礎建設,然而雙方達成的協議往往只讓中國公司獲得更多利益,因此遭受詬病,例如過度舉債,以及中國公司興建工程只用中國勞工,在當地製造的工作機會太少。被視為中國「一帶一路」計畫在印尼的指標性工程「雅萬高鐵」就是爭議之一,反對黨普拉伯沃因此逮住機會,抨擊佐科威的對中經貿政策太過軟弱,根本是「賣國」。
《CNBC》報導,政治風險諮詢公司「歐亞集團」(Eurasia Group)東南亞分析師芒福德(Peter Mumford)指出:「普拉伯沃是極端民族主義者,在競選期間一再指責外國投資者與其他國家造成印尼的衰落,特別是針對中資,他的支持者也不斷煽動反華情緒。」
泰國大選
2019年選舉過程中泰王扮演了穩定巴育政權的重要角色,巴育總理在2014年的政變之後,多次提到「他不是軍人,是政治家」。在新憲法變更參議院體制後,這次選前他先用參議院人事安排吸納軍系,得到軍方完全的支持,可能在中國協助下完善經濟成長。泰國經濟出口主要依賴於電子電機、汽車製造等產業,與中國的合作成為軍政府的主流思維,而中國也樂於向軍政府提供經濟上的支持。一方面,中國能提供泰國穩定的觀光客,為泰國基層社會帶來經濟的收益,由於觀光業是泰國經濟發展的主力之一,不難想見其對泰國的影響力。
這次泰國大選中,塔納通率領的「未來前進黨」提出輕軍事、重教育和就業等主張,並批評軍政府總理帕拉育與中國「愈走愈近」,罔顧民主、人權、言論自由等理念。他力倡效法對中國態度謹慎的馬來西亞首相馬哈地,重塑泰中兩國關係。帕拉育出任總理的五年來,泰國與美國安全防衛合作降溫,卻花費數十億泰銖向中國購買武器。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的外交政策專家蓬披素指出,不論帕拉育繼續掌權與否,泰中關係的「重新平衡」已勢在必行。反軍政府人士也認為,這次大選是調整泰國與西方國家關係的契機。
第六組 鄭忠義 王宇強 陳有卉 陳紫薇 馬文慧
澳洲
澳洲這個南半球國家近年來出現破紀錄洪水、野火與乾旱,讓氣候議題成為這次選戰焦點。勞勞工黨選前承諾為可再生能源訂定雄心勃勃的目標,但自由黨曾表示,他們不會為了改善空氣品質,拿燃煤支撐的經濟當賭注。
現年51歲的莫里森也力挺傳統能源產業,2017年他帶著一塊煤炭進入國會殿堂,並猛酸在野黨議員說:「這是煤,別害怕,別驚慌,傷不了你的。」
另外,中國近年來在南海軍事部署、在南太平洋擴張勢力,並干預澳洲內部政治等作為,造成兩國關係陷入緊張,去年8月澳洲宣布禁止中國華為和中興供應5G網路設備,使關係更惡化,莫里森往後執政恐要面對這項問題。
澳洲是美國盟邦,而中國是澳洲最大貿易夥伴。對於美、中貿易衝突,莫里森近日曾表示,澳洲會跟朋友(指美國)站在一起,也會跟「顧客」(指中國)站在一起,不用選邊。
對於莫里森把中國比作「顧客」,競選對手修頓提出批評說,澳洲與中國的關係更為複雜,他不會把中國、日本或韓國當顧客,他們都是非常複雜、變動的社會,如果工黨勝選,澳洲政府「不會把中國只當作是個威脅」。
不過《澳洲金融評論報》(Financial Review)在13日的報導引述上海華東師範大學澳洲研究中心主任陳弘的說法指出,中國本來比較希望勞工黨勝選,重啟澳中關係,也盼澳洲解除對華為的禁令。勞工黨過去對於改善澳、中兩國關係做出許多重要貢獻,雖然兩國關係在勞工黨籍前總理陸克文(Kevin Rudd)的任內有些波折,「但不像現在這樣糟」。
選前還有學術報告指出,與中共相關的社群媒體帳號,常在微信奚落莫里森和執政聯盟,替他「反輔選」。
資料來源:https://www.google.com.hk/amp/s/www.thenewslens.com/amparticle/119370
印度
印度大選現任總理莫迪,在經過5年的執政後,在這次大生將尋求連任,但是由於過去5年內執政,許多政見跳票,而且印度大選今年有4500萬的年輕選民成為首投族,年輕的選民更關心就業、性平、以及環保議題。
其中針對環保議題的部分,有印度的年輕人說,印度政治人物從未關注氣候變遷議題,青年組織的相關幹部也說,希望能有選民,是看環保議題來投票。因此,印度年輕人關懷環保議題的熱度,加上今年 年輕選票眾多,因此年輕人的選擇將左右這次印度大選的結果。
泰國
對中國來說,最重要的是選舉後泰國的穩定。中國與泰國的關係日益鞏固,軍事政變後更加鞏固--而美國人則開始對曼谷政權表示不滿,而中國人則表示不干預泰國的內部事務。他們強調,他們的任務是貿易往來和發展經濟聯繫。因此中國進一步加強了同泰國本來就因為泰國華人而非常牢固的聯繫。因此,對中國來說,非常重要的是,泰國能繼續維持安定,以免在大選後發生政治危機,引發政治情緒爆發。我相信,中國將接受選舉的結果,它同巴育保持有良好關係,包括在軍事方面。最重要的是,保持穩定。"
資料來源:http://big5.sputniknews.cn/opinion/201903251028011691/
印尼
印尼4月17號總統大選,現任總統佐科威威競選連任,他的競爭者是反對黨的普拉波沃。最近亞洲幾個國家的選舉,對北京的態度成為選舉議題。佐科威和普拉波沃針對中國的經貿政策相互攻防,最明顯的例子是雅萬高鐵,原訂2019年初完工的雅萬高鐵,如今只動工了10%,成為反對黨普拉波沃攻擊佐科威的議題。
台灣的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南亞國家協會研究中心(簡稱:東協研究中心)主任徐遵慈說,其實早在2008年日本就向印尼提出建高鐵的計劃,2009年提出可行性研究。但是佐科威當選後傾向接受中國的方案,2015年日本和中國競標,由中國得標,成為「一帶一路」的重點工程。她說,當時中國有三個因素勝出,一是中國承諾三年可完工,二是日本要求印尼政府做擔保,印尼政府不同意,三是中國的造價比日本低。不過方案定下後,因為徵地進度緩慢,導致工程延宕。
資料來源:https://www.storm.mg/article/1176215?srcid=73746f726d2e6d675f37656166346336313731366666396531_1558509858
Comments (0)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