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If you are citizen of an European Union member nation, you may not use this service unless you are at least 16 years old.

  • Whenever you search in PBworks or on the Web, Dokkio Sidebar (from the makers of PBworks) will run the same search in your Drive, Dropbox, OneDrive, Gmail, Slack, and browsed web pages. Now you can find what you're looking for wherever it lives. Try Dokkio Sidebar for free.

View
 

06

Page history last edited by 張曉萍 3 years, 11 months ago

 

第四組 凃玄真 梁梅昌 程振彪 廖柔雅 薛君懿


1.從白絲稠的女人談移民政治:
有一個說法是,台北的女生不願嫁給台中以南的男生,所以許多台灣的男生找不到老婆,男生就娶外籍新娘,另外就是現在台灣年輕人都不結婚,或成為頂客族,照顧老人的工作,以及台灣人不願意做的工作,都請外勞來當幫傭,所以台灣的外籍人士非常多,國籍也很多,因為這些外籍新娘或勞工,台灣的文化越來越豐富、多元,在異國飲食方面非常開放,大部分的台灣人都很友善,但根據華語系一些僑生同學的感受分享,依然有些人對新住民帶著歧視,希望在時間的催化下,可以更友善的對待他們。越南對女人的觀點是,女人應該是優雅,乾淨的,但是來台灣的越南新娘在台灣感受到這種對待了嗎?並非每個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如何對待新住民,是台灣人值得再學習的地方。


2.台灣要如何加強對伊斯蘭的認識:
在新生南路上有清真寺,在台電大樓附近也有一間很小的清真寺,非穆斯林的民眾可以參觀,參觀前可以先有背景知識,再去體驗他們的文化,會有更深的體會,這是一個很好的管道,在學校也有部分同學是穆斯林,我們可以透過文化週以及與他們聊天的過程了解他們的文化。


3.
(1)什麼是White Power ?
白人優越主義:白人致上,非白人的種族都不如白人
(2)White Power跟紐西蘭槍擊案的關係為何?
因為大批的穆斯林到了一個地方,白人認為穆斯林佔了白人的土地,搶了他們的資源,因而心生不滿,而且白人認為他們不如自己,帶著歧視下,這些不滿的心理漸漸滋生,造成了這場槍殺案。


 

 第一組: 高子惠、陳玉容、王宇強、林霈瑜、彭晨芯

 

1.     從《穿白絲綢的女人》談移民政治 

       劇中角色為了逃避極度悲慘的奴隸生活,他們從北越移民到南越,希望找到一塊和平之地居住。因為當時的越南處於戰爭之下,所以移民者遭遇到很多困難,也吃了很多苦。一個沒有和平的國家,不論到哪個地方生活都是很艱辛的。再加上當時的政府官員也不全是越南人,所以移民者得不到政府的保護,不管做什麼事都必須要自力更生。 

       移民者不但來到一個陌生的環境居住,通常也無法取得良好的工作以維持家庭生活。雖然到了現代,很多人都是因為工作、退休等因素而移民,但也還是有一些戰爭地區的人民,是為了逃避戰火而不得不選擇移民。我覺得這些地區的人民就好像《穿白絲綢的女人》裡的人們:都是因為戰爭而移民,也都是到一個陌生的環靜生活。

  

2.     台灣要如何加強對伊斯蘭的認識 

       在台灣信奉伊斯蘭教的人少,因此清真寺也十分少,再加上台灣媒體報導的伊斯蘭新聞大多都是負面的。因此若台灣要加強對伊斯蘭的認識,首先需從媒體開始著手:比如播放一些伊斯蘭國家的節目、介紹伊斯蘭國家的政治體制和政治現況、邀請穆斯林來上節目談話;其次是請政府多舉辦一些伊斯蘭文化的活動,比如開齋節等等,並讓多一點人來參與;最後是比如大學生等生活周遭容易接觸到穆斯林的人,則可以透過接觸穆斯林朋友、參訪清真寺、吃穆斯林的食物,來了解實際的狀況。 

       先前IS曾經說過將台灣也列為恐怖攻擊的目標,這個消息造成台灣民眾人心惶惶,還沒有理解便開始害怕。但有時正是因為不了解、不熟悉,才會產生害怕的情緒,進一步造成敵對的心理。如果雙方多一點溝通,試著多去了解彼此,應該就能搭起和平的橋樑,或著至少免除大部分因無知與誤會而帶來的惡感。

  

3.     什麼是「White Power」?跟今天紐西蘭槍擊案的關係為何? 

       「White Power」是白人優越主義者常用的字眼,指「白人至上」。他們認為白色人種族裔優越於其他族裔,更甚者會主張非白人的種族都是劣等的。因此一般認為「White Power」與「歧視非白人」和「反猶太主義」有所關連。最著名的就是美國總統川普經常以這個口號來推行一些政策,如九個伊斯蘭國家的人民不能進入美國等。 

       這次紐西蘭槍擊案的兇手,在被捕之後也比出了「White Power」的手勢。這個兇手主張自己的國家不允許外國人移民進來,並聲稱會選擇槍擊伊斯蘭教徒,是因為穆斯林是生育率最高的一群人。 

       極右勢力近年來製造的暴力事件,比如挪威的白人至上主義者布雷維克(Anders Breivik)於2011年對夏令營發動的攻擊,奪走77條性命,其中甚至包括許多兒童;還有加拿大白人至上主義者比桑內特(Alexandre Bissonnette)於2017年,在魁北克市一座清真寺內殺死六個穆斯林。極右主義正在美國和世界其他地區抬頭,並製造出越來越多的暴力事件,而紐西蘭的槍擊案似乎正是這廣闊背景下的一部分。 

       我覺得這個思想是激進且令人害怕的。如今的地球已是個交通發達、往來便利的世界,早就不是也從來不是由單一人種進行統治,或著走在前方教育、牽引其他落後人種的時代。任由這種思想持續蔓延與發揮影響力,只會造成一個又一個類似的事件不斷發生。

***************

 

第五組:鄧雅麗 姜喜貞 陳立仙 張安婷 陳柏儒  馬文慧

1、從白絲稠的女人談移民政治

①所謂移民政治是由于政治剧变而被迫逃离其原来所在国家的移民。此类移民决策很少出于经济原因,通常也不是事前计划好的,并且很少是出于自愿性。

②《穿白絲綢的女人》的影片背景正值越南南北方戰亂時期,整部影片是越南戰亂的一個歷史縮影。影片中的人物為逃離主人的迫害以及戰爭的災難,不得不出逃。他們大多出於為了改善生活,但由於他們自身的教育水平低、生活條件差,他們的生活水平而無法得到很好的改善。

③從以上我們知道,很多國家出台移民政策很大程度是為了避免低文化水平、低收入的“難民”進入本國,從而導致本國經濟的落敗。

 

 2、台灣要如何加強對伊斯蘭的認識

①教育方面:在各大高校開展講座、在社區服務範圍內開展“認識伊斯蘭”等活動;

②旅遊方面:進入伊斯蘭生活圈,體驗其生活風俗習慣。

③學術方面:探討相關議題、開展聯合探討伊斯蘭宗教的生活,對伊斯蘭教徒進行訪談。

④媒體方面:增加正面的曝光率

 

 3、什麼是White Power跟今天紐西蘭槍擊案的關係為何?

 WP指的是“白人至上”的種族主義。该手势源自白人至上主义中的“白人力量”(White Power)英文首字母W、P。其中,伸直的三指象征W,握紧的两指与手心构成P。其手势是由特朗普的支持者开创,無疑兇手塔蘭特是特朗普政權的擁護者。

 

挶報道,紐西蘭枪击事件共造成49人死亡,40多人受伤。兇手塔兰特曾在视频中称,自己发动袭击的目的是“报复移民”。虽然仅出庭1分钟左右,但塔兰特竟然对现场媒体微笑,并猖狂地打出被认为象征“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手势。而塔蘭特自称是种族主义者,仇视穆斯林,认为大规模进入欧洲的移民是对白人的“种族屠杀”。为此,他决定通过袭击“威胁并从肉体上消灭移民数量”,“确保(白人)种族存续与未来”。选择新西兰的理由则是:“当地存在充满袭击目标的环境,如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

 

 


第二組:黃劭晴、李彥凱、鄭忠義、林一瑠、朱雲琦、黃麗煥

 

第一題:白絲綢

從電影中的時空背景(越戰時期)可以探討出現代難民的問題。這關乎推拉力,推力是戰爭,拉力是和平,因為影片中爸爸曾經對女兒說過:“和平就像你一樣美麗”。移民的主導因素是戰爭導致人民的生活品質非常差,移民成為了他們的選擇,走向和平的未來。

 

第二題:如何加強對伊斯蘭的認識

我們主要從三方面探討:

1)為什麼

理解彼此的文化,互相了解其中的禁忌,尊重個文化的異同,加強台灣人認識不同文化。伊斯蘭現在在世界上是個很大的宗教,人數眾多,因此有認識它的必要。

 

2)可以做什麼

舉辦相關文化節,參觀台灣的清真寺。齋戒月的時候台北車站有活動,可以參與以便深入理解。

 

3)結論

對於伊斯蘭的印象,大部分人都覺得偏向恐怖主義,因此要改變其刻板印象。飲食方面,華人可吃豬肉回教徒不吃豬肉,都應該讓大家深入探討與理解,化解其中的誤會。

 

 

第三題:“WHITE POWER”

白人至上主義,在接受審判時還比出白人優越主義的手勢。而地點選擇在紐西蘭的主要原因是因為該國家過於安全,警察防備措施因此較鬆懈,所以當事故發生時,警察來不及調動支援,導致悲劇發生。當今社會,反伊斯蘭和反移民在美國和歐洲盛行,就如意大利政府反對移民的立場,美國川普總統在美墨邊境建立

高墻,這股反伊斯蘭主義一直在白人社會為主的歐美流傳。因此,槍手選擇在紐西蘭蘭的清真寺掃射。相對歐美來說,歐美對於移民議題沒有那麼反彈。紐西蘭的宗教是基督教,所以選擇此地也是原因之一。


 

組員: 

陳紫薇·盧靖珺·胡紹瑄·張彬·王建豪 

 1. 從《穿白絲綢的女人》談移民政治

    電影的背景屬戰亂時代,人民因為戰爭而紛紛逃離戰亂之地。在這個人心惶惶的地區,沒有任何的經濟發展,也沒有所謂的工作,不得已之下只能跟隨他人的腳步,展開逃亡之旅,尋找新生活。

   現代移民的主要原因也和電影裡的情況相同,很多中東國家的難民因為戰亂和貧窮而集體遷移到各個地方。這個理念與電影相同,皆是為了尋找新生活而離開自己原本生活的地方。

 

 2. 台灣要如何加強對伊斯蘭的認識? 

  台灣現今社會對於伊斯蘭的認識不高,或是對於伊斯蘭的認識比較偏向於是負面的,甚至是歧視,所以我們認為要加強台灣人對伊斯蘭的認識,必須要先從起源開始。

  伊斯蘭教的歷史起源於西元570年,一個在麥加(Mecca),現今的沙烏地阿拉伯出生,名叫穆罕默德的人。在穆罕默德出生的那個年代,鮮少人知道阿拉伯人的宗教信仰情形。在阿拉伯四周被有大量基督徒人口的帝國所包圍,此外,所有的帝國中都有為數不少的猶太教徒。顯然,在當時的阿拉伯世界中有一些基督徒,但人數不多且個別的信仰,而不是一整個族群都是基督教徒。在阿拉伯也沒有教堂。在阿拉伯信奉猶太教的人數反而較多,他們是道地的猶太民族。大部分的阿拉伯人不屬於任何正式的宗教,只相信一種混合的超自然力量,她們認為這種力量的靈性與性質有如其他神明。自然界中如石頭,樹木和一些可以影響人生命的東西都有精靈寄居。至於神則是被認為和自然現象有關,例如太樣,月亮和雨。許多阿拉伯人看到月亮遊走稱她為阿拉(真主之意),視她為其他諸神之首,其他如女神阿蕾特(al-Lat)和曼娜特(Man'at)也同樣引起熱烈的崇拜。前伊斯蘭教(pre-Islamic)的阿拉伯人並沒有像後來的伊斯蘭教的,基督教的和猶太教的神學那樣,有詳細的倫理道德規範,也不相信死後有生命的說法。他們深受榮譽,勇氣和殷勤等規則影響。在不相信來世的情形下,要達到不朽最主要的方法就是轟轟烈烈的活,盡量表現英勇,慷慨與犧牲的英雄式生活。阿拉伯詩人以詩歌讚頌這些英勇的行為。阿拉伯人敬畏詩人與詩人的力量,視他們為擁有超自然力量的人,是值得敬畏的,他們不僅是藝術家,也是宗族歷史學家。

  此外,我們也討論到一些伊斯蘭信徒的衣食住行,因為一個人的生活習慣可以看出他的人格特質。基本上,伊斯蘭信徒穿衣服有幾項原則:

一、男女遮羞基本部分

不管天氣如何,伊斯蘭信徒都需遮蓋身體的某些部分。男性的羞體部分從肚臍以下到膝蓋以上,屬於身體中間這一段;女性則需全身遮蓋,只可以露出面孔、手和腳。此外,不管是男性或女性,穿著布料不能透明或緊身,因為這樣即使有穿衣服,但身形或肉體將暴露出來,與沒遮蓋沒什麼區別。

二、 衣著莊重

伊斯蘭認為,服裝除了遮羞,還有著傳遞信息的作用。就像動物的羽毛保護身體,在某些時候還會傳遞信息,如:交配期間的羽毛特別漂亮,衣服也是如此。因此,伊斯蘭的教義主張將身體部位遮蓋,尤其是女性,為的就是避免挑逗男性的邪念取勝,動機不良,就是邪惡的根源。

三、 衣服說明信仰和身分

各種職位和社會地位都能在衣服上表現,宗教也不例外,伊斯蘭教徒穿的服裝只有原則規定,就像男女都有不同的遮蓋部分,樣式沒有規定,依當地民族習慣和各地創造性。由於伊斯蘭主要是認主獨一的信仰,男女的服裝都和其他信仰不同,並且不可穿其他宗教或是有偶像崇拜標誌的服裝,男女服裝都有明顯區別,且不肯混穿。

  接下來就是符合伊斯蘭教規的食物,我們稱它為清真食品,阿拉伯語稱它為Halal;與清真相對的是「不潔的」,也被稱為Haram。除了眾所皆知的豬肉以外,所有的肉類必須是由伊斯蘭教徒以阿拉之名屠宰的草食動物,因為肉食動物吃的食物都是混雜的肉類,所以不能吃。屠殺前需要禱告,以割喉斷管,再放血的方式。主要流程是先檢查動物的眼睛時候適合食用,供水飲用解渴,然後面向麥加,確認下刀位置後拿出屠刀,用最快的方式屠殺以減輕痛苦。下刀後需要完整放血,血液禁止使用。再放血的過程中需要為每一隻放血中的肉品誦經。除了衣食,伊斯蘭教徒還需在生活中每日做五次的禮拜,分別是晨禮、晌禮、晡禮、昏禮和宵禮,一般生理期的婦女都不作禮拜。

   在台灣人的刻板印象中,伊斯蘭教和恐怖組織IS是一樣的群體,但事實上兩者是有明顯差異的。伊斯蘭教是一個兼具多樣性、複雜性與全球性的信仰傳統;恐怖組織IS則以伊斯蘭主義為由,利用宗教和武裝力量使人民屈服以達到某種政治目的。我們小組認為,政府應該舉辦一些國際性的博覽會或國際文化週,藉此機會向國民傳達各個不同宗教和種族的正確訊息。此外,我們也應該透過教育增加國民的國際觀,以國際的眼光看待種族與宗教議題,擴展國民的視野。

 

 3. 什麼是「White Power」?「White Power」跟今天紐西蘭槍擊案的關係為何?

 White Power》白人優越主義是一種種族主義的意識形態,主張白色人種族裔優越於其他族裔。大眾普遍認為,白人優越主義與種族主義,特別是歧視非白人和反猶太主義有關連。白人優越主義往往充滿偏見和歧視,被此思想排斥為「劣等」的人種包括印度人、亞洲人、非洲人、阿拉伯人、墨西哥人、猶太人、黑人、和拉丁美洲族裔膚色較深的人、美洲原住民和其他土著居民。

  在美國,白人優越主義運動被指與基督信仰的基本教義派有關。但大多數基督徒都指責其運動完全沒有基督教色彩。基督徒身份認同與白人優越主義十分接近,他們趨向於認為其他基督教支派是異端。有些白人優越主義者,如Matthew F. Hale,在宣稱信仰基督的同時,卻認為以暴力實現自己的目的是恰當的;他還藐稱主流基督信仰為雜種或「自殺」式信仰。

  紐西蘭槍擊案的兇手自稱是法西斯主義者。當法官宣讀對他的指控時,塔倫面無表情,無動於衷,全程保持沉默。但有記者鏡頭捕捉到,塔倫在庭上竟然狂妄地比出「白人力量」手勢,這個手勢具有種族歧視意味,被視為是支持極右翼白人至上主義。

  美國部分民眾認為,倒過來的「OK」手勢中,伸出的3指代表英文字母W,圈起來的大拇指和食指,則和手心構成英文字母P,因此合在一起變成「white power」的縮寫WP

  由於兇手認同自己是白人優越的意識形態,所以他想要殺死那些他認為侵害他的民族和文化的伊斯蘭教徒。他個人認為是自己對自己的民族和文化做出的貢獻。如果將紐西蘭和這起槍擊案來說,紐西蘭是無辜的,是被選擇的,跟槍擊案來說沒有很直接的原因所在,只是兇手選擇了紐西蘭而已。從這起事件來看,其實我們周遭環境都可能是兇手會選擇的地點和攻擊目標。所以不能說恐怖襲擊離我們很遠,還是隨時要警惕周邊的環境和動靜。


 

第六組:趙致揚、陳有卉、張致寧、吳佳鍰、李夢瑜

 

一、從「穿白絲綢的女人」談移民政治 

      我們可以通過像「穿白絲綢的女人」這些越南電影瞭解越南一些移民狀況。電影中,主角夫妻從越南共產黨的北越逃離至由美國支持的南越,之後丹被誤以為是間諜,被虐打等等,從中可看到南北越人們之間相處的矛盾,因為統治者不一樣,所以在某些意識上沒有共同的共識,就算處在同一個地區、身為同樣種族還是有可能會產生許多爭執與衝突。

      越南的移民狀況,除了內部移動,還有因為戰爭、工作等原因移到國外的狀況。尤其是有許多來自越南的移民來到台灣。雖然說多數台灣人民對待他國人民非常友善,但偶爾仍能在新聞報導上看見一些少數人對待國際移工較不親切的舉動,而大部分這類型的事件都是發生在藍領階級上,尤其是來台灣賺錢的工人或是幫傭,有些雇主並不會善待他們,這也是因為他們缺少對移民的認識,尤其是對越南移民的認識。所以我們應該多深入去了解。不應他們來台工作領取較低薪資而給予歧視,可以讓已經在台灣的東南亞移工有歸屬感,如增加東南亞語文的交通指示、景點導覽。另外,不要刻意去劃分「新二代」與台灣土生土長台灣人的差別,這樣只會加深族群之間的隔閡。最後,不要用本位主義的角度去要求每個外來越南移民都同化成如何台灣人一樣,每個人都有資格去保有自己文化的特色,要認同他們是台灣的一份子。

 

二、台灣要如何加強對伊斯蘭的認識 

1、政府可以在臺灣伊斯蘭教徒較廣泛出現的地方建立更多的祈禱室,從硬件設施上提高這一宗教的能見度。

2、可以舉行一些有關穆斯林認識活動,進行文宣、體驗穆斯林飲食、現場答問等,通過與伊斯蘭族群互動,讓非穆斯林的民眾能夠進一步了解伊斯蘭信仰與文化。

      3、新聞媒體可以進行一些與伊斯蘭教有關的專題報導。

      4、同時教科書上也可以增加更多對伊斯蘭教的介紹、學校舉辦一些有關的講座,提升學生們的意識。

最關鍵的是,對伊斯蘭教徒加深認識的前提是對他們表示尊重,我們要秉持人人生而平等的精神去接納

 

三、什麼是WPWhite Power)?和今天紐西蘭槍擊案的關係為何? 

    1、WP指的是白人優越主義

       白人優越主義是一種種族主義的意識形態,主張白色人種族裔優越於其他族裔,白人優越主義往往充滿偏見和歧視。

    2、而WP和紐西蘭槍擊案的關係:

       此次槍擊案與紐西蘭內部的種族關係並無直接聯繫,因為槍擊案的主嫌是澳洲籍男子

       澳洲一直以來在白色人優越主義都十分嚴重。該男子在74頁的宣言中寫道:「我只是一名普通白人,來自一個普通家庭。決定站出來保護我們種族未來的人。」又寫道:「對大部分入侵者展示,我們的土地永遠不會是他們的土地,我們的家園是我們的,且只要白人仍存在的一天,他們就無法征服我們的土地,且無法取代我們的人民。」可見該名男子認為自己的所做所為,皆是為了保護白人這一個種族、為了清除異己。

      同時在信件中,我們也可以得知,該澳洲籍男子之所以選擇紐西蘭,是因為他認為這是一個和平、安靜的地方,而且槍支管制寬鬆,紐西蘭是被選擇的。但紐西蘭是否真的完全無辜呢?雖然此次槍擊案與紐西蘭人無關,但是畢竟紐西蘭在1881年通過排華法案,1899年時還推出了白人紐西蘭的政策,排斥一切非白人移民,還建立了以種族為基礎的移民審查制度,紐西蘭有很長一段白人至上主義的歷史基礎。或許那名澳洲籍槍擊男子選擇紐西蘭也與此有些間接關係,雖然他未在信中表達,但不能表示他不存在這樣的想法,紐西蘭、澳洲在他心目中都屬於白人家園,他要維護「淨土」,「奪回」白人家園。


梁喜麗    華語109   40585223I

 

白人至上主義或白人至上主義是種族主義者的信仰,即白人優於其他種族的人,因此應該佔據優勢。白人至上主義源於科學種族主義,它往往依賴於偽科學論證。
 像大多數類似的新納粹主義運動一樣,白人至上主義者通常反對其他種族的成員以及猶太人。
該術語通常也用於描述一種政治意識形態,這種政治意識形態使白人的社會,政治,歷史或製度統治得以延續和維持(正如歷史和當代社會政治結構所證明的那樣,
 例如大西洋奴隸貿易,美國的吉姆克勞法律)國家,以及南非的種族隔離。)。不同形式的白人至上主義提出了不同的被認為是白人的概念,不同的白人至上主義者群體將各種族和文化群體確定為他們的主要敵人。
在學術用途中,特別是在利用批判性種族理論或交叉性的用法中,“白人至上”一詞也可以指政治或社會經濟系統,其中白人享有超過其他種族群體的結構優勢(特權)。
 集體和個人層面。

張曉萍     華語109 40585225I
 

白人優越主義是一種種族主義的意識形態,主張白色人種族裔優越於其他族裔。大眾普遍認為,白人優越主義與種族主義,特別是歧視非白人和反猶太主義有關連。白人優越主義往往充滿偏見和歧視。白人優越主義的範疇、性質,和對西方文化的影響一直引起爭議。一些狹義優越主義者認為,白種人優越於其他人種,因此白種人更應統治其他人種。而白人分離主義和白人國家主義組織通常使用更狹窄的定義,希望以此區別於其他白人優越主義者。不過他們的觀點通常重疊。

 

Comments (1)

鄧雅麗 said

at 7:33 pm on Mar 20, 2019

挶報道,紐西蘭枪击事件共造成49人死亡,40多人受伤。兇手塔兰特曾在视频中称,自己发动袭击的目的是“报复移民”。虽然仅出庭1分钟左右,但塔兰特竟然对现场媒体微笑,并猖狂地打出被认为象征“白人至上”的种族主义手势。而塔蘭特自称是种族主义者,仇视穆斯林,认为大规模进入欧洲的移民是对白人的“种族屠杀”。为此,他决定通过袭击“威胁并从肉体上消灭移民数量”,“确保(白人)种族存续与未来”。选择新西兰的理由则是:“当地存在充满袭击目标的环境,如同其他西方国家一样。”

You don't have permission to comment on this page.